文章来源:http://www.redsh.com/a/20171019/214144.shtml
南京終于迎來了第一家共享雨傘,叫「借把傘」,真是喜大普奔。看到不少市民在使用,據說口碑很好,連南京廣播電視臺都來報道了。這是一家南京本地企業,創始人也是地地道道南京人。目前在蘇寧易購、小銀星藝術團、紅山森林動物園等場所投放了100個傘樁,共計5000把雨傘。 以前也來過一家所謂的「共享雨傘」,可是那些傘一投放出來就消失了,因為他們是無樁傘,隨隨便便地就掛在了圍欄上,這看到的人不是隨便拿回家嘛,其他根本沒法用,雨傘流動不起來,自然也就沒法共享了。 而且特別氣人的是,你把雨傘掛在外面的圍欄上,可是一下起雨來,正常人肯定是往屋檐下躲啊,真要是跑到路邊圍欄上開鎖借傘,在這段時間里肯定被淋成落湯雞,這種無樁共享雨傘根本就不考慮用戶體驗,對產品設計一點都不上心。 也難怪,中華大地上的絕大多數人是非常寬容的,在共享項目泥沙俱下時的表現就是一例。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等共享項目爆發成為民眾、媒體、資本關注的熱點時,必然有很多渾水摸魚的投機分子進來,比如共享雨傘領域,一大批做「無樁」共享雨傘的投機分子在今年春夏之交粉墨登場,他們以創新之名,行的卻各種占便宜的事。但,寬容的普通民眾還愿意給他們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生存,于是這些投機分子還真以為自己能占到便宜,可惜,他們失算了。 市場需求和政府管理規定都不讓他們存在。那家投放出30萬把無樁共享雨傘的公司,除了在開始投放的幾天占據了各類媒體的頭條外,再無聲音,30萬把雨傘也仿若打了水漂,而且是連個聲響都沒有的水漂。因為它不是滿足市場需求,這種無樁雨傘被用戶拿走使用后根本無法流動,何談共享?再加上這種將共享雨傘懸掛在街頭護欄等公共場所已經屬于戶外經營行為,而且這些傘在戶外長時間對方勢必會影響市容市貌,所以在南京、杭州等地,無樁共享雨傘都被叫停了。 于是,這種違背共享經濟發展規律的無樁傘自然而然地就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好在,現在南京出現了樁共享雨傘,市民們用得是不亦樂乎,算是把共享雨傘的名聲給挽回來了,要不然都是那種亂跌亂放的無樁傘,「共享雨傘」在廣大市民的心里得差成什麼樣子啊! 使用「借把傘」共享雨傘的南京市民也對借把傘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希望在更多的公共場所可以看到「借把傘」,這樣借還雨傘就會更加方便。「借把傘」方面表示,正在積極地推進第二波共享雨傘的投放,在南京將會覆蓋到更多的區域,讓南京市民率先想用便捷的借還傘服務。搜索更多:
關鍵字標籤:tianlong.com.tw
|